鲜明的火神风格
丰富的人文色彩
厚重的学术积淀
翔实的医案分析
——《关东火神张存悌医案医话选》已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。亚马逊,当当,京东及各大书城有售,欢迎广大中医师,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选购。
图片
汗证是指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。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,而白昼时时汗出,动则益甚者称为自汗;寐中汗出,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;发于病危时,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,伴肢冷息微者称为脱汗;汗出色黄染衣着色者为黄汗;发生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全身恶寒战栗,继而汗出,为战汗。临床一般以自汗、盗汗最为多见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风湿热、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结核病等均可见汗出异常。汗证的病因为病后体虚,耗伤肺气,感受风邪,营卫不和,或烦劳邪热亡血耗阴,情志不遂,肝火湿热内盛,均可致汗液外泄异常。病理变化为肺气不足,肌表疏松,表卫不固,或为营卫不和,卫外失司,腠理开泄而致汗液外泄失常;烦劳过度,亡血失精,或邪热耗阴,以致阴精亏虚,虚火内生,阴津被扰,不能自藏而外泄作汗;情志不舒,肝气郁结,肝火偏旺,或嗜食辛辣厚味,或素体湿热偏盛等,以致肝火或湿热内盛,邪热郁蒸,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。
以下经典案例摘自于《关东火神张存悌医案医话选》
汗证——桂枝加附子汤治案
1.李某,男,26岁。自幼出汗即多,每于精神紧张时汗出尤甚,余无异常。舌淡胖润,脉弦。此营卫失和,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:
桂枝15g ,白芍15g ,炙甘草10g ,龙骨、牡蛎各30g,生姜10片,大枣10个。
5剂后汗出未减,原方加附子25g,再服7剂,汗出显减。守方再加白术15g,茯苓30g,调理月余,多汗控制。
按:此证原以为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即可收效,结果加用附子后方才显效,说明扶阳乃是固汗之本。
2.李某,女,78岁。轰热汗出半个月,下午四五点时多发,上午十点亦有发作,尿频,不渴,心悸时作。舌淡赤胖润,脉沉滑寸弱。辨为心阳不足,营卫失和,治拟温补心肾,稍佐固涩,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:
桂枝15 g,白芍15g,龙、牡各30g,附子10g,黄芪30g,茯苓30 g,泽泻25g,五味子10g,炙甘草15g,大枣10个,生姜10片。5剂后汗出已止,心悸减轻,原方再服7剂,诸症若失,停药。
3.吴某,男,30岁。2009年6月5日初诊:睡中出汗如洗,上身尤多,自幼而发,冬季更显。乏力,下肢发软,无神,眠差,尿黄,舌淡胖润,脉滑寸弱。投桂枝加附子汤治之:
桂枝25g,白芍25g,炙甘草15g,附片30g,龙骨30g,牡蛎30g,山茱萸45g,茯苓30g,肉桂10g,黄柏15g,砂仁15g,生姜10片,大枣10个。7剂。
服药后夜汗显减,药已中的,守方调理至痊。
按:此证睡中汗出,医书皆称盗汗,主阴虚,念大学时都是这么学的,可以说根深蒂固。读了郑钦安的书后才弄清楚:“各书俱称盗汗为阴虚者,是言其在夜分也。夜分乃阳气潜藏之时,然而夜分实阴盛之候,阴盛可以逼阳于外,阳浮外亡,血液随之,故汗出,曰盗汗。医者不知其为阳虚,不能镇纳阴气,阴气外越,血液亦出,阴盛隔阳于外,阳不得潜,亦汗出。此旨甚微,学者务须在互根处理会”(《医法圆通卷二》)。以我所见,盗汗属阳虚的多,属阴虚的少,本案不过是众多例案中的一个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嘉正网配资-嘉正网配资官网-直接配资官网首页-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